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药品大全
    • 本草纲目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酒方大全
    • 验方大全
    • 民间偏方

    中草药搜索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中草药:

    草药-罗锅底

    罗锅底
    (《云南中草药选》)

    【异名】金盆(《草木便方》),金龟莲(《修订增补天宝本草》),金银盆(《分类草药性》),土马兜铃(《四川中药志》),金腰莲、曲莲(《全展选编?外科》),苦金盆(《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大籽雪胆、可爱雪胆及中华雪胆等的块根。

    【植物形态】①大籽雪胆
    多年生攀援草本,长3~8米,全株无毛。块根扁圆形,膨大,重量可达效十公斤,外皮褐色,内白色粉质。茎纤细,有纵棱,卷须多不分枝。叶互生,复叶又指状;小叶5~9片,狭卵状披针形,长4~12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粗锯齿;叶柄长2~5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3~5朵组成腋生聚伞花序;雄花小,径不及1厘米,萼5片,卵形,花冠黄色,深5裂,裂片反折,内部有白色绒毛,雄蕊5,分离,花丝短粗;雌花花瓣5裂,反折,红黄色,花柱3枚,柱头2裂。蒴果圆柱形,有棱。种子大而少,无翅。花期夏季。
    生于阴湿山坡的灌木丛中。分布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②可爱雪胆,又名:白味莲、蛇莲。形态与上种相似。惟小叶椭圆形或倒卵形;花冠裂片平展,内面无毛,种子狭卵形,边缘有膜质翅。
    生于山地半阴处,或栽培。分布西南及中南地区。

    ③中华雪胆
    此种小叶短而阔;花冠裂片反卷;种子边缘有膜质翅。
    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

    【采集】2~3月发苗前,或9~10月地上部分枯萎后,挖取块根,除去芦头及根须,洗净泥沙,大者切块,晒干或微火炕干。本品最易发霉、虫蛀,切忌受潮,夏秋间应多翻晒。

    【药材】完整的块根,呈不规则的圆块形或椭圆形,略似乌龟状,大者直径可达20厘米左右。切开者多为对开、四开或呈不规则的块状。外皮棕黄色或灰棕色,微粗糙;断面淡白色。质坚实,多粉质。气微,味微苦。以块均匀,肉厚实,质细致,纤维少,外皮平坦,色黄鲜艳者为佳。肉身乌黑、干枯、内部空松多纤维者为次品。
    产云南、四川。

    云南地区尚以同科植物粗茎罗锅底的块根作罗锅底入药。

    【化学成分】可爱雪胆和中华雪胆的块茎中均含皂甙和苦味素,粗皂甙的含量分别为5%和10%,苦味素的含量为1.5~2%和0.2%。皂甙的甙元主为齐墩果酸,糖有葡萄糖、树胶糖及葡萄糖醛酸,近从可爱雪胆等的块根中分得二种皂甙:雪胆皂甙甲和乙,二者的甙元均为齐墩果酸。另得两种四环三萜苦味质(苦味素):雪胆素甲和乙,前者是双氢葫芦素F-25-乙酰酯,后者是双氢葫芦素F。

    【药理作用】①抗菌作用
    皂甙及苦味素(即雪胆素混合结品)在体外对弗氏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有效浓度为0.1微克/毫升,效力与氯霉素相近或更强。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在10~100微克/毫升浓度时也有抑菌作用。

    ②其他作用
    麻醉猫静脉注射苦味素4毫克/公斤,即能抑制心脏,如增至12毫克/公斤,则可导致心律严重障碍,引起死亡。雪胆素(甲)给麻醉犬静脉注射40毫克/公斤,对血压、呼吸、心率无明显影响.而对兔静脉注射10毫克/公斤,即明显抑制心跳振幅,如剂量为20~40毫克/公斤,即出现传导阻滞,最后心跳停止。故对心脏病患者需要慎用。在离体兔及豚鼠小肠试验中,雪胆素(甲)并无阿托晶样对平滑肌的解痉作用,对离体子宫亦无明显作用。对家兔腹腔注射40毫克/公斤对伤寒副伤寒混合菌苗引起之发热有轻度退热作用,但对正常体温及非细菌性(松节油)发热则无明显影响,皂甙水溶液(5毫克/毫升)能抑制离体蛙心,但较苦味素(1微克/毫升即能抑制)为轻。皂甙的溶血指数为1:600。

    可爱雪胆总皂甙能增加小鼠冠脉流量(400毫克/公斤灌胃,第三天同量腹腔注射,用铷86示踪法测定),并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冠脉收缩(铷86法及心电图描记法),并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其扩张冠脉的作用无快速耐受性.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无明显的降血胆甾醇作用;动脉斑块或肝脏脂肪病变,用药组似较对照组为轻。静脉注射70毫克/公斤对麻醉犬有降压作用,并有快速耐受性,十二指肠给药则不引起降压。

    【性味】苦,寒,有毒。

    ①《草木便方》:"苦,寒。"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性寒,味极苦,有小毒。"

    【归经】《四川常用中草药》:"入胃、大肠二经。"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咽喉肿痛,牙痛,目赤肿痛,菌痢,肠炎,胃痛,肝炎,尿路感染,疔肿。

    ①《草木便方》:"祛风。治火眼热毒,肠胃热结气痛。"

    ②《分类草药性》:"治咽喉痛,风寒火牙,涂恶疮。"

    ③《中国药植志》:"民间用作祛疟剂。"

    ④《贵州草药》;"清热,利湿,解毒,镇痛。治发痧肚痛,吐泻,红痢。"

    ⑤《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健胃,止痛,消炎,止血。治腹胀,痢疾,肝炎,前列腺炎,外伤出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研末,1~3分。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宜忌】①《四川中药志》:"脾虚胃寒者勿用。"

    ②《云南中草药》:"服本品过量有呕吐、腹泻反应。"

    【选方】①治喉痛及牙龈肿痛:金龟莲、射干、骨碎补、马勃、地骨皮、板蓝根、水灯心。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实火牙痛:金龟莲、苛草根、枸地芽根。水煎服。(《成都中草药》)

    ③治外伤痛、牙痛、喉痛、腹痛:金腰莲块根。洗净,切片,晒干,研成细粉。痛时服0.3~0.5克。(《全展选编?外科》)

    ④治泌尿、皮肤、消化、呼吸、五官等多种感染性疾病:金腰莲块根。洗净,切片,晒干,研末(或制成片剂、胶囊)。每次一至四分,日服二至三次,小儿酌减。亦可制成10%膏剂,外敷患处。(《全展选编?外科》)

    ⑤治疗痈肿痛及汤火伤:金龟莲、水黄连、蒲公英。捣绒外敷。(《成都中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菌痢
    用从罗锅底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苦味素口服,每次10~14毫克,日服2次,治疗7例,2天治愈者3例,4天治愈者2例,5天、6天治愈者各1例。治愈后观察2~6天,均未复发。又报道,用罗锅底研末,每次0.6克,日服2次,5~7天为一疗程。治疗64例,治愈59例,好转2例,无效3例;另治疗肠炎294例,治愈246例,好转42例,无效6例。

    ②治疗肺结核
    用苦味素片2~4片(每片含苦味素1~2毫克),饭后服;或注射液2毫升(含苦味素2毫克),深部肌肉注射。均每天2~3次。小儿剂量酌减。治疗31例,临床治愈20例,好转10例,无效1例。初步观察,浸润型较慢性纤维型空洞型疗效明显;病程短者较病程长者治愈率为高。

    ③治疗慢性气管炎
    内服罗锅底(曲莲)皂甙片,每日3次,每次2片(每片含皂甙0.03克)。治疗77例,临床治愈18例,显效9例,好转44例,无效6例。治程中少数病人曾一度出现腹泻、腹痛,未经处理自行捎失。另报道,用罗锅底草及其提取物-苦味素与皂甙口服,治疗120例,结果治愈74例,好转34例,无效12例。

    ④治疗烧伤
    用罗锅底皂甙3~30毫克静脉滴注,并以0.5~1%,浓度的稀释液外用。据4例观察,本品对败血症和创面感染的控制效果显著。末见明显副作用。

    ⑤用于止痛
    取金腰莲块根,洗净切碎,晒干碾粉。痛时服0.3~0.5克。共治疗外伤痛、牙痛、喉痛及腹痛等60余例,一般在服药后2~5分钟止痛,药效持续40分钟至6小时。

    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从金龟莲及穿龙薯蓣、槐米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复方片剂内服,治疗276例,经2个月以上观察,证明对冠心病有较好疗效:心绞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88.4%,显效率为33.1%;心电图总有效率为52.9%,显效率为22.8%.显效和好转病例多为心电图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阳性和单独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对曾有心肌梗塞形成的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例,用药后心绞痛亦常可缓解,但心电图有效率较低。近期疗效良好的病例,继续服药常易巩固疗效。陈旧性心肌梗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例,多无明显疗效。上述观察提示本片剂的治疗作用在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状态。本组病例治后血清胆甾醇下降20毫克%以上者占69.3%,治前有高脂血症者血清胆甾醇和甘油三酯的下降尤为明显,提示本品尚有降低血清脂质的作用。实验室观察发现,15.9%的患者在治程中出现谷丙转氨酶增高,但多数病例其它肝功能检查无异常,肝脾肿大和有关临床症状多不存在,在停药后谷丙转氨酶可迅速降至正常。制剂及用法:每片含金龟莲提取物20毫克,穿龙薯蓣提取物20毫克,槐米提取物30毫克。每日3次,每次2片,口服。小部分患者用加倍剂量,少数患者于服药4~8周后改服加倍剂量,即每次4片,每日3次。以1月为一疗程。本组病例服药2~11月不等。副作用:部分病例服药初期出现口干、便秘、上腹灼热感等症状,3例女性患者发生月经过多、月经期延长,4例出现散在性皮疹。一般均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失。

    罗锅底及其提取物-苦味素、皂甙,有较好的消炎杀菌作用,初步认为可代替抗菌素。临床还曾用于泌尿系感染、胆道感染、上呼圾道感染、肺部感染、百日咳、扁桃体炎、颌下淋巴结炎等感染性炎症,均取得较好疗效。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06-2011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除!
    三九中医药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17s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