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药品大全
    • 本草纲目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酒方大全
    • 验方大全
    • 民间偏方

    中草药搜索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中草药:

    草药-麻黄根

    麻黄根
    (《本草经集注》)

    【异名】苦椿菜(《大同府志》)。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根及根茎。植物形态详"麻黄"条。

    【采集】立秋后采挖,去净须根及茎苗,晒干。

    【药材】干燥根弯曲不整,长约20厘米,粗约2厘米,表面红棕色,有明显的纵沟,根茎有突起的节。质坚硬,纵劈之,内部有众多之纵行纤维;横断面木质部有很多空隙,从中心向外放射,色淡黄。
    主产内蒙古、辽宁、江西、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炮制】拣去杂质,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性味】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本草正》:"味甘微苦、微涩,乎。"

    【功用主治】治体虚自汗、盗汗。

    ①陶弘景:"止汗,夏月杂粉用之。"

    ②《滇南本草》:"止汗,实表气,固虚,消肺气、梅核气。"

    ③《四川中药志》:"敛汗固表。治阳虚自汗,阴虚盗汗。"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细作扑粉。

    【宜忌】有表邪者忌服。

    【选方】①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惊惕,短气烦倦:黄芪(去苗、土)、麻黄根(洗)、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上三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局方》牡蛎散)

    ②治虚汗无度:麻黄根、黄芪等分。为末,飞面糊,作丸梧子大。每用浮麦汤下百丸,以止为度。(《谈野翁试验方》)

    ③治产后虚汗不止:㈠当归一两(锉,微妙),麻黄根二两,黄芪一两(锉)。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麻黄根散)㈡牡蛎粉三分,麻黄根二两。捣细罗为散,用扑身上。(《圣惠方》麻黄根散)

    ④治肾劳热,阴囊生疮:麻黄根、石硫黄各三两,米粉五合。上三味治下筛,安絮如常用粉法搭疮上,粉湿,更搭之。(《千金方》麻黄根粉)

    【名家论述】①《纲目》:"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自汗有风湿、伤风、风温、气虚、血虚、脾虚、阴虚、胃热、痰饮、中暑、亡阳、柔痉诸症,皆可随证加而用之。当归六黄汤加麻黄根治盗汗尤捷,盖其性能行周身肌表。故能引诸药外至卫分而固腠理也。《本草》但知扑之之法,而不知服饵之功尤良也。"

    ②《本草经读》:"麻黄根节,古云止汗,是引止汗之药,以达于表而速效,非麻黄根节自能止汗,旧解多误。"

    ③《本草正义》:"麻黄发汗,而其根专于止汗,昔人每谓为物理之奇异。不知麻黄轻扬,故表而发汗,其根则深入土中,自不能同其升发之性。况苗则轻扬,根则重坠,一升一降,理有固然。然正惟其同是一本,则轻扬走表之性犹在,所以能从表分而收其散越,敛其轻浮,以还归于里。是固根悄收束之本性,则不特不能发汗,而并能使外发之汗敛而不出,此则麻黄根所以有止汗之功力,投之辄效者也。凡止汗如糯稻根、桃干、小麦、枣仁之类,皆取其坚凝定静之意,以收散失之气,其旨皆同,夫岂麻黄与根同出一本,而其性顾乃背道相驰耶?防风发汗,其根止汗,亦是此义。"

    免费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06-2011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除!
    三九中医药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17s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