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药品大全
    • 本草纲目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酒方大全
    • 验方大全
    • 民间偏方

    中草药搜索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中草药:

    草药-毛大丁草

    毛大丁草
    (《中国药植志》)

    【异名】小一枝箭(《滇南本草》),一枝香(《植物名实图考》),兔耳风、毛耳风(《草木便方》),无风自动草(《修订增补天宝本草》),贴地风(《广西中兽医药植》),一炷香、白眉(《南宁市药物志》),头顶一枝草、贴地消(《江西民间草药》),巴地香(《贵阳民间药草》),四皮香、满地香、伏地老(《湖南药物志》),天灯芯、锁地虎(《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毛大丁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毛大丁草
    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厚,有绵毛。叶基生,多少具柄,矩圆形至卵形,长5~8厘米,先端圆,基部楔形,全缘,幼时上面被毛,而老时常变秃净,下面密被绵毛。花茎长15~30厘米,有时竟达40厘米,被绵毛,尤于顶端为甚,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长16~18毫米,基部狭,苞片线状披针形,2层,被绵毛;花杂性;边缘舌状花,雌性,白色,2唇形,外唇伸长,3齿裂,内唇细小,2深裂,柱头2裂;中央为管状花,两性,花冠上部也为2唇形,外唇3裂,内唇2深裂;雄蕊5,药合生。瘦果线状披针形,具缴肋,冠毛淡红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于向阳地、山坡、路边、田边。分布江苏、浙江、四川、广西、广东、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及根茎(毛大丁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药材】干燥的全草,叶丛生于基部,叶片皱缩,展开后呈矩圆形或卵形,叶面黑褐色,叶背棕褐色,被黄白色绵毛;质极脆弱,有时叶丛中留有一棕黄色的花,花梗中空。带根的全草在根茎部丛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长可达11厘米,外表棕灰色,质脆,断面黄白色。味涩。以干燥、叶多、少破碎者为佳。

    产于四川、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苦辛,平。

    ①《天宝本草》:"辛,温。"

    ②《广西中药志》:"味苦微甘辛,性平,无毒。"

    【归经】①《四川中药志》:"入肝、肺二经。"

    ②《闽东本草》:"入脾、肾、膀胱三经。"

    【功用主治】宣肺,止咳,发汗,利水,行气,活血。治伤风咳嗽,哮喘,水肿,胀满,小便不通,小儿食积,妇人经闭,跌打损伤,痈疽,疔疮,流注。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小儿食积。"

    ②《分类草药性》:"散寒,治咳嗽,风湿。"

    ③《天宝本草》:"治痈疽,发背。"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宣肺气,发汗,散寒消风,止咳定喘,止百日咳。"

    ⑤《江西民间草药》:"偏头痛,齿痛;小儿高热烦渴、急惊风,水煎服。疔疮捣敷患处。"

    ⑥《四川中药志》:"治阴虚白带,梦遗精滑,面部浮种。并外涂巴骨流痰。"

    ⑦《闽东本草》:"去湿,行气,利水,通经破瘀。治水肿,胀满,疝气,偏坠,黄胖,经闭,食积,腰胯酸痛,小便不通。"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伤风咳嗽:兔耳风二钱,虎耳草二钱。煎水一次服。

    ②治咳嗽哮喘:兔耳风一两,蒸蜂蜜吃。

    ③治肺痈:兔耳风二两。水酒各半煎服。(①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④治水肿:毛大丁草、披地挂、红糖各一两,酒四两。上药二味,用清水二碗煎成一碗,然后加糖酒炖服。每日一剂,连服三天。

    ⑤治尿道炎小便淋血:鲜毛大丁草一两。洗净煎汤,冲冰糖,日二服。

    ⑥治痢疾:鲜毛大丁草二两(干的一两),水二碗煎成八分,调糖或蜂蜜饭前内服,连服三次。(④方以下出《闽东本草》)

    ⑦治气滞胃院疼痛:毛大丁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或洒水炖服。

    ⑧治风寒泄泻:毛大丁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⑨治风湿水肿:鲜毛大丁草一至二两。水煎服。(⑦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⑩治小儿疳积:毛大丁草三钱,同鸡肝一个或猪肝二两,加水煎汤,去药,食肝及汤。(《江西民间草药》)

    ⑾治跌打损伤:毛大丁草五钱至一两。水煎,兑甜酒服。(《闽东本草》)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06-2011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除!
    三九中医药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17s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