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药品大全
    • 本草纲目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酒方大全
    • 验方大全
    • 民间偏方

    民间偏方搜索

    搜索偏方:
    偏方分类:内科 外科 肿瘤 皮肤 五官 妇科 男科 儿科 保健 药酒 其他
    民间偏方 / 其他 / 针灸推拿 / 简便灵验“隔蒜灸”
    上一个 查看全部 下一个

    简便灵验“隔蒜灸”

    1974年,我和弟弟都是生产队的主劳力。就在这一年初夏的一天,气温突降,下到水田劳动时双脚顿生寒意。第二天,弟弟说感觉左侧腹股处隐隐发痛。从第三天起,就见痛处肿起,微红,步履受限。我因抽工余自学了中医,就去抓了些中药让弟弟内服兼外敷,但治疗两天后以无效告终。后又请公社卫生院医生肌注青霉素两日,却见肿势愈增,面积达半巴掌大,疼痛难忍使弟弟卧床呻吟。
    束手无策之际,听说一村民刚好从20里外请来一位姓黄的老中医为家人诊病,我立即将其邀至家中。黄老诊毕,要我立即去取艾叶和大蒜。邻居家存有艾叶,大蒜又正值成熟期,两物很快齐备。遵医嘱,我将艾叶反复揉搓成绒,将大蒜分瓣去皮,捣如泥状。只见黄老取出桑皮纸,将艾绒裹入其中,在桌上滚搓成长约1尺的圆柱形艾条。他搓毕,我如法搓制两根备用。他将蒜泥涂敷于弟弟的患处,厚约半厘米,将肿部覆盖无余,再点燃艾条,距蒜泥2~3寸外,以热力灸烤之。约1小时后,弟弟说已感觉好些,腿可慢慢伸展。黄老又嘱母亲熬些生姜紫苏汤加红糖,令弟弟喝一大碗后盖厚被出汗,并说“汗出则疮好”。就这样,先后灸治5次、调理3天后,弟弟即可出工劳动了,其肿处的疙瘩半月后便消散无迹。
    以后数十年,我曾以上法治愈20余例病情相似的患者。这种得之不易的偏方也因此让我难忘。
    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主任樊永平点评:灸法是借助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刺激,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古书言,“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灸法的原料很多,但临床上多以艾叶为主。艾叶气味芳香,易燃,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及防病保健的作用。《名医别录》曰“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隔蒜灸是临床常用的艾柱灸中间接灸的一种,所谓间接灸就是灸时艾不直接接触皮肤。其他间接灸还有隔姜灸、隔盐灸等,临床可根据病症选择。同样,艾灸亦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的作用。同时,用蒜的目的有二:使传热均匀,防止局部皮肤灼伤。除此,蒜本身具有散寒解毒之功。
    文中患者因外感寒湿,阻滞经络,气血不通而发为疖肿,肢体活动功能受限。用隔蒜灸治疗有效。本法要点是因受寒湿且时间不长,但若系热毒所致或感受寒湿已久,早已化脓,则非本法所宜。文中还提及患者服生姜紫苏汤加红糖,也符合中医的原理,因疮痒初起,故服生姜、紫苏、红糖汤,具有散寒解表的功能,有助于疮痒的治疗。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06-2010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除!
    三九中医药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广告合作QQ:41415006 联系邮箱:17s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