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当前的位置:三九中医药网→ 中医书籍 → 《中医外科学》

    《 中医外科学》全书


    《中医外科学》第七节 息肉痔

    第七节 息肉痔

    息肉痔是直肠内的赘生物,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可分为单发和多发两种,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者多见于青壮年,如果很多息肉积聚在一段或全段大肠者称息肉病,多为恶性。相当于西医的直肠、结肠息肉。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湿热下注大肠,以致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

    [诊断]

    2—8岁的幼儿发生息肉多为单发;成年人尤其是50岁以上者出现息肉,多为结肠、直肠腺瘤,常为多发。

    临床上因息肉大小及位置高低不同而症状各异。位置较高的小息肉一般无症状。低位带蒂息肉,大便时可脱出肛外,小的能自行还纳,大的需用手推回。多发性息肉常伴腹痛、大便带血或血液与粘液相混。

    肛门指检可摸到位置较低的息肉,质地柔软,带蒂,活动度大。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能更清楚发现息肉的数目、大小及表面情况。

    病理切片可以明确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

    [鉴别诊断]

    一、直肠癌早期为大便带血、血色暗红或血与粘液相混,继则大便习惯改变、便意频繁、大便变形。直肠指检或镜检可发现凹凸不平的肿块,触之质地坚硬不移。组织活检有助诊断。

    二、肛乳头肥大发生在齿线处,肛乳头因慢性炎症而肥大,常为单发、无蒂、无大便出血,活检可以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

    本病以外治和手术治疗为主,如伴出血,或多发性息肉者,可配合内治法。

    一、内治法

    (一)热伤肠络大便带血或滴血,色鲜红,息肉表面糜烂充血或有渗血,大便时脱出或不脱出肛外;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湿热浊气内结,气血壅滞,经络不畅,发为息肉;热甚伤及肠络,则大便带血;舌红、苔黄、脉数均为热邪为患之象。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

    (二)湿热下注大便带血,血与粘液相混,大便时肿物脱出,肛门坠胀或腹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或弦数。

    辨证分析:湿热之邪下注肛门直肠,与浊气互结发为肿物;湿热内蕴,伤及肠络,则大便带血;湿邪为患则血与粘液相混;湿热为患,日久伤及正气,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加之湿热下趋,则大便时肿物脱出;湿热蕴结,气血不畅,则肛门坠胀,腹部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或弦数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革藓渗湿汤加减。

    二、外治法

    灌肠法适用于多发性息肉。用5%一6%明矾液50一l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或取乌梅、五倍子、紫草、贯众各15g,牡蛎、夏枯草、海浮石各30g,共煎水200mL,每次l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

    [其他疗法]

    一、注射疗法

    (一)适应证适用于小儿无蒂息肉。

    (二)操作方法术前19’oo肥皂水洗肠1—2次,患者取侧卧位,局部消毒麻醉后,在肛镜下找到息肉,新洁尔灭或络合碘消毒,将6%一8%明矾溶液或5%鱼肝油酸钠注入息肉基底部,一般用药0.3—0.5mL,术后控制大便2天,常规使用抗生素2—3天。

    二、结扎疗法

    (一)适应证适用于低位息肉。

    (二)操作方法术前千分之一肥皂水洗肠1—2次,患者取侧卧或截石位,局部消毒,局麻并扩肛后,用食指将息肉拉出肛外或在肛镜下用组织钳轻轻夹住息肉,用4号丝线于息肉蒂根部结扎或贯穿等扎,再剪除息申。术后使用抗生素2—3天以预防感染。

    三、电烙法

    (一)适应证适用于较高位的息肉。

    (二)操作方法膝胸位或侧卧位,在肛镜下或乙状结肠镜下找到息肉,局部消毒后用电灼器烧灼息肉根部,无蒂息肉可烧灼中央部,烧灼不宜过深,防止损伤深部组织。术后控制大便3天,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四、肠切除术

    适用于高位多发性腺瘤。必要时可考虑作肠段切除术。

    [预防与调摄]

    一、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如慢性肠炎、肛窦炎、内外痔等。

    二、保持肛周清洁卫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结语]

    息肉痔多由湿热下注,壅滞肠道,瘀血浊气疑聚而成:其主要表现为大便时肛门肿物脱出,或大便出血,检查时直肠粘膜有小肉突起,多有蒂,色鲜红或暗红,质软而嫩,易出血。单发息肉多见于儿童。多发性息肉多见于青壮年,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注射疗法适用于小儿无蒂息肉,结扎疗法适用于低位带蒂息肉,电烙法适用于较高位的息肉,息肉病患者宜行肠段切除。

    把 "第七节 息肉痔"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 [中医外科学] 第六节 脱肛
    下一篇: [中医外科学] 第八节 锁肛痔
    最新中药文章
  • 牛黄生肌散
  • 春季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忌食...
  • 水蛇
  • 月桂子
  • 扁鹊
  • 小黄构
  • 辰砂天麻圆
  • 大宁散
  • 大青汤
  • 槲叶散
  • 龙虎丸
  • 天南星煎丸
  • 野菊煎剂
  • 清胆化石汤
  • 龙胆泻肝汤加减
  •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