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柑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柑

    《*辞典》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Gān

    【别名】金实(马琬《食经》),柑子(《开宝本草》),木奴(《纲目》),瑞金奴(《群芳谱》)。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瓯柑等多种柑类的成熟果实。

    【源形态】

    ①茶枝柑,又名:新会柑、江门柑。

    小乔木,高2~3米。枝条密集,针刺极少。叶互生,长椭圆形,长6~6.5厘米,宽2~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锯齿不明显,叶质略硬;叶柄长0.6厘米左右,翼叶小而不明显。花小,白色,径约2厘米;萼片黄绿色,5裂,裂片尖锐;花瓣5;雄蕊彼此连合,长短不一。柑果扁圆形或馒头形,纵径4.5~6厘米,横径6.5~7厘米,表面橙黄色,有光泽,油点凹入,少数平生,基部平或隆起,上有浅放射沟4~8条,顶部微凹入:果皮易剥离,质松脆,白内层如棉絮状,有特异的香气;瓤囊11~12瓣;中心柱空虚;味酸甜。种子20余粒,卵圆形,淡黄褐色。花期3月中旬。果熟期12月中旬。

    主要分布珠江三角洲一带,以新会栽培最多,其次广州近郊四会、化县、濂江等地也有栽培。

    ②瓯柑(《随息居饮食谱》),又名:乳柑(《本草拾遗》),真柑(《橘录》),春橘(《随息居饮食谱》)。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5~2米。枝疏生,披张,无刺。叶片椭圆形,短枝上的叶边缘无锯齿,长枝上的叶则有波状齿。花小,白色。柑果扁圆形或长圆形,高6厘米,阔7厘米,先端微凹,基部有尖圆或截圆两种;果皮粗而皱襞,橙黄色,油腺多,凹入,果皮易剥离;橘络多,柔软,白色;瓤囊10瓣,中心柱小,充实。种子甚少,仅4颗,卵圆形,子叶白色或淡绿色。果熟期11月。

    分布浙江等地。

    此外,尚有以下同属植物均供药用:①四会柑,分布广东、广西;②冇柑,分布广东、福建;③蕉柑,分布广东、福建、台湾。

    【化学成分】蕉柑果实含橙皮甙、川陈皮素和挥发油。根中含豆甾醇、β-谷甾醇和花椒树皮素甲。

    【性味】

    甘酸、凉。

    ①崔禹锡《食经》:"味甘酸,小冷,无毒。"

    ②《开宝本草》:"味甘,大寒。"

    ③《日用本草》:"味甘酸,平,无毒。"

    【功能主治】

    生津止渴,醒酒利尿。

    ①崔禹锡《食经》:"食之下气,主胸热烦满。"

    ②《开宝本草》:"利肠胃中热毒,止暴渴,利小便。"

    ③《医林纂要》:"除烦,醒酒。"

    【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

    ①《本草衍义》:"脾肾冷人食其肉,多致藏寒或泄利。"

    ②《医林纂要》:"多食生寒痰。"

    ③《随息居饮食谱》:"风寒为病忌之。"

    【摘录】《*辞典》

    页首↑

    柑核

    《*辞典》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Gān Hé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或瓯柑等多种柑类的种子。

    【性味】苦,温,无毒。

    【归经】入心、肝。

    【功能主治】主肾疰腰痛,膀胱气痛,小肠疝气,卵肿偏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研末。

    【附方】治肾冷腰痛;柑核,杜仲等分。炒研,盐酒下。

    【名家论述】柑核,功专在下。以上诸病,皆肾与膀胱之气化郁以病乎肝也。此味肝肾同治,故功专,但实证为宜,虚者禁用,以味苦大伤胃气也。(性味以下出《本草求原》)

    【摘录】《*辞典》

    页首↑

    柑皮

    《*辞典》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Gān Pí

    【别名】广陈皮、新会皮(《药性切用》),陈柑皮(《本草求原》)。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或瓯柑等多种柑类的果皮。9~11月采摘成热果实,剥取外层果皮,阴干或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广东、广西。此外,福建等地亦产。

    【性状】完整的果皮,多剖成3瓣,每瓣近圆形,在果柄处连在一起,有时破碎分离成单瓣。瓣片多向外反卷,白色的内层明显外露;果皮厚约1毫米。外表面黄橙色至红橙色,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点。内表面白色棉絮状,油点微凹入。质较疏松而柔软,干燥后仍不脆。香气浓郁,味微辛,但不甚苦。以皮薄、片大、质柔软。少病斑,油润、香气浓者为佳。

    【化学成分】蕉柑的果皮中,含橙皮甙、川陈皮素和挥发油。

    【炮制】刷去泥土,拣净杂质,喷淋清水,闷润后切丝或切片,晾干。

    【性味】

    ①《七卷食经》:"小冷。"

    ②《纲目》:"辛甘,寒,无毒。"

    【功能主治】

    下气,调中,化痰,醒酒。治病后饮食失调,上气烦满,伤酒口渴。

    ①崔禹锡《食经》:"主上气烦满。"

    ②《本草拾遗》:"去气,调中。治产后肌浮,为末酒下。"

    ③《七卷食经》:"治气,胜于橘皮;去积痰。"

    ④《日华子本草》:"皮炙作汤,可解酒毒及酒渴。"

    ⑤《纲目》:"伤寒饮食劳复者,浓煎汁服。"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注意】

    ①《食疗本草》:"多食令人肺燥、冷中、发痃癖。"

    ②《日华子本草》:"多食发阴汗。"

    【附方】治酒醉:柑子皮(去瓤)不计多少,焙干为末,入盐点半钱。(《经验后方》独醒汤)

    【摘录】《*辞典》

    页首↑

    柑叶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Gān Yè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或瓯柑等多种柑类的叶。

    【化学成分】蕉柑叶中含维生素C-187毫克%。

    【性味】《本草求原》:"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本草求原》:"治胸膈逆气,行肝胃滞气,消肿散毒。消乳痈、乳吹、乳岩、胁痛。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捣汁。外用:捣烂炒热熨或捣汁滴患处。

    【附方】

    ①治伤寒胸痞:柑叶捣烂,和面熨。(《本草求原》)

    ②治肺痈:柑叶,绞汁一盏服,吐出脓血愈。(《本草求原》)

    ③治聤耳流水或脓血:柑树叶嫩头七个,入水数滴,杵取汁滴之。(《蔺氏经验方》)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柑"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甘土
    ·下一篇:赶风柴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锯齿草冬季滑冰防手腕跌伤赵学敏樟树果芩术四物汤山麦冬[图]春季小儿高热阴伤风者忌多食...春季服用硫酸亚铁忌与香椿同...猫爪草羚羊角少阴病桃花汤证墨旱莲毛黄堇鹿蹄根罗勒养筋汤十三味羌活散十生丹团鱼丸小果白刺木莲顺肠粥顺气和中汤常用梳子梳手心野黄皮燕麦灵血余炭大叶骨牌草香菇细沙虫草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