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针灸病案--陈旧性颈项损伤

时间:2009-10-20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于心。这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说的话,我每逢想起这话,就联想到针灸在临床应用中的许多事情。很多医师因为自身水平的问题,对针灸技艺掌握不够,得不到病人的认可,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却说是针灸适应证的问题。医生这么说,病人自然也相信,久而久之,病人就对针灸疗效怀疑了。很不幸,针灸发展中如果遇到不少这样的医生。自谓名牌大学毕业,又在县、市或省医院工作,甚至对学院里的针灸教材倒背如流,手法也纯熟,取穴也经得起考证,可就是临床效果不理想,很多常见的病,扎了一次不见效,又扎一次还不见效,就是找不到原因,后来没办法了,就对病人说,这不是我水平的问题,是你的病不适合针灸治疗。呵呵,这样医生首先应该打五十大板子。自己不行,还以为别人不行,这是一种新形式的骄傲。
可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熟读了院校里发的针灸教材,还不能成为一个好的针灸医生?

其实,这个问题岳飞早在九百年前就回答了,这就是文章开头的那句话: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于心。

很多人知道,熟读兵书的有不一定是个好将军,同理,熟读医书的人,也不一定会成为一人好医生。

为什么呢?

运用之妙,存乎于心。

医生看病也讲一个“运用之妙”,因为全世界没有哪一个病人是按照书上写的那样得病的,所以仅仅熟读了针灸教材,而不知道运用之妙,是成不了一个好医生的。

更不要说现在很多院校的针灸教材是按照西医的标准编定的,这就像是按照西红柿的标准来评定苹果一样可笑,可惜,在我国的医学界真的存在这个问题。

而且,还很严重。

很多院校出身而临床水平欠佳的针灸医生,其实也是受害者。但是更大的受害者是针灸本身。最大的受害者是老百姓。

病人,某精英女士,45岁,湖北人,气质高雅,言谈得体而生动,夫妻二人自驾车巡游经过洛阳,偶然路过我的诊所,遂来就诊。自述后背紧、两肩胛骨痛、腰痛,因车祸致颈椎四、五关节移位,复位后仍时常感觉不舒服,生活中常能听到脖子“嘎吱、嘎吱”响。 日常总是靠按摩缓解症状,自述每次按摩后能舒服一个小时左右,在当地多家大医院扎过针,用病人话说“每次背上都扎的满满的”但“基本上没什么效果”。后来有医生告诉她,她这情况不适合针灸,于是她就再不考虑针灸了。这次时因为“难受的厉害”,想看看我这儿能不能给她按摩一下。

   我听了她和情况后,仔细做了检查,觉得针灸更适合她的症状,就给她做思想工作,可能是因为难受的实在厉害,病人勉强同意再信针灸一次。

我让病人俯卧床上,取穴如下:

百会 双风池 风府 大椎 身柱 膏肓俞 肾俞 委中 昆仑 曲池   列缺

共针十二针,并在分别在大椎 身柱 膏肓俞 肾俞上加火罐。

留针并罐30分钟。


取针后,病人翻身而起,做伸臂、踢腿、扭腰、活动颈椎等动作,边活动边说:舒服多了,现在基本没什么事了。又说,你扎的地方和我们那边医生扎的不一样,我在**市时也在为这个病扎针,医生只扎背上,扎了几次没效果,就不扎了。你是怎么扎的,怎么效果这么好?

我笑而不答,病人称谢而去。

第二天是星期天,上午我因事外出,下午刚回到诊所,昨天的那个病人就挑帘进来笑说: 我又来了,唉哟,我等了你一天,今天是特意来再扎一次的,明天就去济南了。你不知道昨天有多好,扎完针后我去少林寺玩了一下午,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过,太好了,我今天一大早就来了,看你关着门,又去金龙寺玩了一上午,可轻松了,你再给我扎我一次吧。

我首先向她道了歉,因为我也没想到她第二天还会回来,昨天只是想挽回针灸的名誉,今天看来,我做到了。

效不更方,又按昨天的针法针了一次。起针后,她又说自己的右侧小指掌侧末端时感麻木,看能不能针灸。

答,能。

因其刚扎过针,不便再取它穴。只在其少泽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少许。

第三天,病人又来,说,这两次扎完后效果特别好,特意在洛阳多住一天,想再扎一次后离开洛阳,

遂又针一次,取穴与前两次大体相同。起针后病人再三称谢而去。


回想起这个病人,从对针灸失去信心,到连续两天住在洛阳只为扎针灸,关键就在于针灸的疗效征服了她。实际上病人要的并不多,就是疗效。医生不能给病人满意的疗效,话说的再好听,广告做的再好,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