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颈性眩晕46例疗效观察

时间:2009-10-20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摘要:关键词:颈性眩晕 推拿 信息颈性眩晕又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眩晕、头痛、恶心、颈肩背及后枕部疼痛并伴有视物模糊、耳鸣、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状,严重者可因姿势不当发生猝倒现象。笔者对46例颈性眩晕患者通过推拿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X线检查,患者均有椎体及椎间隙不同程度的改变。...

颈性眩晕又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该病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眩晕、头痛、恶心、颈肩背及后枕部疼痛并伴有视物模糊、耳鸣、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状,严重者可因姿势不当发生猝倒现象。笔者对46例颈性眩晕通过推拿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4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 年龄最大者65岁,年龄最小者22岁;病程最长者6年,最短者为3月。临床上以40~60岁之间发病率较高。X线检查,患者均有椎体及椎间隙不同程度的改变;多普勒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流速度减慢的表现,而最为突出的临床特征是环椎横突左侧或右侧压痛明显。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手法: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医者双手掌分推肩背部,单掌或双掌揉滚肩背部,单手掌自下而上推、滚、揉颈项部,以多指与拇指相对用力拿揉颈项部两侧,拇指按揉督脉路线,拇指弹拨颈项部及项韧带,尤其是颈部的阳性结节物,推理滑按提肩胛肌及项韧带,重点按揉风池、肩井、风府、大椎、天宗及“激痛点”,操作16~20min。让患者仰卧位,医者用双手多指推抚、疏理五经(即督脉、胆经及膀胱经),按揉五经,双手多指拿揉头部,拇指按揉睛明、印堂、百会、神庭、太阳、头维、后颈等穴,双手侧指轻快弹打,多指抓打头部,操作8~12min。

1.2.2牵伸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患者背后,以右手拇指在患者寰椎横突处明确和固定压痛点,以左侧为例,嘱患者尽力低头左转,医者的左手前臂屈曲成夹角穿过患者颌下,手掌扶于患者的枕后部,并肩用力将头夹紧固定,后者左手前桡骨上端用力上按左手掌同时用力向左侧快速转动头部。此 听到咔嗒的响声或医者手下有错动感,说明复位成功。

1.3疗效标准: 痊愈:眩晕消失,症状与体征全部消失。彩色多普勒显示椎—基底动脉血流恢复正常。有效:眩晕消失,其他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彩色多普勒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明显改善。无效:眩晕改善不明显,症状与体征无改善。

1.4结果:46例颈性眩晕者,痊愈32例,占70%,有效12例,占25%,无效2例,占4.8%,总有效率占95.2%。在46例颈性眩晕患者中,3例合并有脊髓型颈椎病及高血压病,治疗结果显示,有并发症的疗程长,疗效差。


2.讨论

颈性眩晕主要是颈肩背部肌肉反复性扭挫伤及长期的慢性劳损,而颈肩背部疼痛及并发肌紧张和肌肉痉挛,出现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加重椎—基底动脉的供血不足。在46例患者X线显示椎体及椎间隙均有改变,主要是椎体增生,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破坏椎体间的平衡,机体为了抵抗病痛,建立新的平衡关系来稳定脊柱,相应引起勾椎关节增生挤压主动脉而致本病。

本组病例通过推拿治疗后,彩色多普勒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明显改善。推拿手法刺激,是作用的“外力”转化为“能”,“能”再化为“信息”,“信息”作为载体由表及里地作用于机体,可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改善关节周围纤维组织挛结,使软组织得以舒展,促进血液循环,可是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善。实验证明,推拿头颈部后脑阻抗血流波幅均值变化趋势增大,椎动脉波幅相应升高,就充分说明推拿颈部能促进颅内血液循环,大脑供血充足,头晕和其他症状得以缓解。再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恰当的选用牵伸定点旋转复位手法,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总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单纯性颈性眩晕推拿治疗效果显著,疗程也短。而对于有并发症或合并其他病症,推拿疗效不显著,疗程也长,甚至无效。46例患者中,临床治愈的32例均属于单纯性颈性眩晕。对于该病患者的治疗,不能仅限于在头颈部施术手法,也要注意在背部和其他部位的穴位、敏感点及反射区上施术手法,这样能提高疗效,符合了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故局部和远端治疗相结合使治疗效果加显著。

上一篇:董氏奇穴针灸臨床奇效驗例医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