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治愈顽固呃逆(打嗝)验案一则

时间:2009-10-20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某男,40岁,本县某机关干部,2006年 5月24日诊。

    呃逆不停6天。6天前一段时间因应酬,饮酒较多,自觉上火。遂喝大量浓茶,后又自行服用“三黄片”每次8片,1日3次。连服2天后出现大便稀溏,不敢再服用。5月17、18日我们当地阴雨天,气温较低,患者于19日起床后出现呃逆。始并未在意,至下午仍不缓解。乃自行用民间方法(如用朔料袋捂住口鼻憋气等)调治,至晚上睡觉时仍不缓解且整晚呃逆不能睡。第二天去县医院就诊,医生处方西药(具体不祥)三天,服用不缓解,晚上仍不能睡觉。西药继续服用期间,又找一位中医行针刺治疗,治疗后呃逆稍缓,晚上能稍睡一会儿即被呃逆弄醒。终究不能彻底止住呃逆,很是痛苦。

    经人介绍治于余处,刻下:患者疲惫面容,呃逆不停,呃声沉缓,舌苔白润,脉沉迟。辩证为:胃受寒凉。治宜:温胃散寒,降逆止呃。治疗方案如下:

    取穴:中脘、鸠尾、膈俞、足三里、上脘、内关。取艾卷点燃,交替温和灸所取穴位。其中尤其灸中脘、鸠尾穴时患者述:自觉有热乎乎的一大片沿膈肌方向向腹腔深处扩散。约15分钟后患者放矢气增多,呃逆渐缓。继续交替温和灸诸穴,大约一个半小时后呃逆解除。遂给患者艾卷一根,前穴作标记,嘱回家后晚上临睡前再交替灸所标记穴20~30分钟。多日后随访没有反复,愈。

    病方论:目前用针、灸治病在医者、患者心目中的地位并不太高,而灸法在临床上更是很少被医家应用。灸法自先贤创立以来,经历代医家的发展治疗适应范围颇广,其中对阴、里、虚、寒证疗效尤佳。但是发展至现代,临床医生应用灸法给患者治疗者反而寥寥。余在临证中经常施用灸法,或为主、或为辅治疗辩证为阴、虚、里、寒证的患者。尤其急性期,辩证取穴后交替或同时施灸所取穴位,一般在20分钟~2小时内均可使患者急性期症状缓解、甚至病愈。

    呃逆西医认为是由于膈肌痉挛所致。中医关于呃逆所包括的范围,尚不限于膈肌痉挛,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扩张、肝硬化等均能引起,据中医理论又可辩证为胃受寒凉、胃火上逆、气郁痰阻、脾肾阳虚、胃气虚寒等等证型。其中胃受寒凉、胃气虚寒证型余在临证中所见最多。

    此例患者即因大量服用“三黄片、过饮浓茶”等寒凉之物,又逢阴雨低温天气,以致胃受寒凉,呃逆不止。此时本该温胃袪寒,降逆止呃,正是灸法的适应证。可连延数医,或以西药、或以针刺,其意均在解除患者膈肌痉挛,岂不知所施乃治标之法,虽偶能取得一时之小效,终究不能使痊愈。及至余处,据其脉症辨为胃受寒凉。遂单纯施以温和灸法,在一个半小时内使患者病痛解除。尤其灸中脘、鸠尾二穴时患者还出现传感现象,且疾病也就在此时迅速缓解。多年来余用灸法治疗辩证为胃受寒凉或胃气虚寒的呃逆患者数十例,一般均可使患者在两小时内呃逆解除。其中中脘、鸠尾、膈俞为必灸穴位。部分患者往往还出现传感现象,临床观察:凡出现传感现象者疾病缓解亦较迅速。此乃余临证所得一点经验,书之于众。望诸同道验证之、交流之,以便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