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瘦燕针灸医案·少阳犯胃胃痛篇

时间:2009-10-20 |来源:三九中医药网 收集整理|点击:


邱某某 男 64岁 龙华门诊号68994
    初诊:1964年8月18日,1961年5月因腹痛、黄疸反复发作而在松江人民医院施行总胆管引流术(胆囊未切除,有否结石不详),术后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手术后腹痛发作依旧,每遇饮食不节,即引起上腹部当胃而痛,平时两胁胀痛,头昏乏力,脉濡细,舌质暗红,苔白腻。甲木犯胃,湿浊中阻,治拟疏泻少阳,化湿和胃。
    处方:胆俞(泻,双)阳纲(泻)阳陵泉(泻,双)内关(泻,双)足三里(补,双)
    手法:捻转补泻,留针10分钟
    根据上方,每周针治两次,脘腹隐痛渐减,胃纳亦增,唯大便仍日行一、二次,此乃脾阳不振,中焦运化失司,肝胆之气横逆所致。自第七诊后,于原方基础上再加肝俞(泻)、脾俞(补)。至第十诊时,大便、食欲均已正常,胁痛得除,乃结束第一疗程而嘱调治休养。
    按:本例患者,因胆气郁结,甲木来侮,以致胃失中和,湿浊之邪阻滞中宫而发病,平时两胁胀痛者是木失疏达之候。陆师参考病史,断为邪在少阳,故取胆俞、阳纲、阳陵泉(胆合)以泻胆火,而清湿热,此治本之法。佐内关,是八脉交会八穴之一,通于阴维,主胃心胸之病;足三里是胃腑合穴,二穴相配能宽胸理气,和胃健脾,故针治后,脘腹隐痛渐减,胃纳渐增。但大便仍日行二次,木邪侮土之象还未尽除,故于七诊后再加泻肝俞以疏木邪,加补脾俞,以佐健运。续治三次而诸症得以痊愈。